极速赛车两期精准计划

周恩来保护“三老四帅”,场面惊心动魄!

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4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41

“文革”一开始,好多老同志,包括周恩来,心里头都挺纳闷,觉得这运动没啥力度。后来,运动越闹越大,又是打人又是砸东西抢东西,到处抢权力,乱成一锅粥。这时候,那些部长级的老同志意见就更大了,有时还会跑到总理值班室抱怨几句,说说对“文革”的不满。这些话传到周恩来耳朵里,他急得不行,生怕这些老同志抱怨会惹出啥乱子,到时候他就很难帮他们了。因此,他好几次跟老同志们叮嘱:“你们说话可得留点神,要是再这样抱怨,我也没辙保护你们了。”他还让周家鼎给老同志们带话,一共三句:别多想别的,积极投身革命;得根据实际情况来检讨;特别是,千万别认自己是三反分子(就是反党、反社会主义、反毛泽东思想的那个)。他又补充说:“文革”就像是洗脸,洗完脸人精神多了,所以啊,咱得正确对待这事儿。

没过多久,周恩来自己动手,给那些老帅、副总理还有部长们写了一封信,然后让周家鼎送过去给他们瞧瞧,并且让他们签个字再带回来。信里头主要就是说了:大家伙儿得时刻留神自己的言行举止,别乱说乱动,别给“文革”添乱,也别自己惹麻烦上身,别让人家逮着把柄。总而言之,就是要他们行事小心,说话谨慎。周家鼎揣着这封信,一个个地去拜访了陈毅、李先念、李富春、贺龙、余秋里、谭震林他们。这些老同志看了信,心里头那个感动啊,都觉得这是周恩来对他们最深的关心和保护。等周家鼎把签满了名字的信拿回来,交给周恩来时,周恩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接着就把那封信给烧了。

在那个特殊的“文革”时期,周恩来心里头明白,对着毛泽东支持的那些不对头的决定,硬碰硬肯定是行不通的。他得想个别的辙,就是先违心地顺着说,点头答应,说几句不是心里话,多自我批评一下。等毛泽东火大的时候,就先哄着他,等事情过了再想办法补救或者改正。他这么想,是因为觉得只有这样,才能让党和国家的损失降到最小,留住更多的骨干力量。特别是在保护那些“二月抗争”里的老将们时,他这一招用得特别明显。

林彪、江青等人发动的那场“打倒所有”的风暴,像疯了一样吹遍全国,让每一个正直的共产党员、革命干部还有老百姓,心里都为国家的未来捏了一把汗。特别是那些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老一辈中央领导,实在是看不下去了,决定站出来说话。1967年2月份,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,连着开了两场中央碰头会,政治局委员都参加了。会上,几位副总理还有那些老将军,跟中央文革小组里那些太“左”的人,直接杠上了,吵得不可开交。这事儿,后来被冤枉说成是“二月逆流”,其实就是大家为了国家好的“二月抗争”。

谭震林、陈毅、叶剑英、李富春、李先念、徐向前、聂荣臻等人在会上拎出了三个关键问题:第一,搞运动需不需要党的领导来把关;第二,那些老干部,咱们是不是得一刀切,全给打倒了;第三,军队的稳定,咱能不能不顾。这三个话题一抛出来,会议上立马炸了锅,大家争得不可开交。

谭震林直接了当地对张春桥他们说:“你们就是想把老干部都清除掉,一个个地整倒,全给整没了。”他接着说道,“这次党内斗争,严厉得前所未有,比历史上哪次都狠。”谭震林越说情绪越激动,忍不住大声吼起来,“你们爱咋折腾咋折腾吧,我不奉陪了!就算掉脑袋,蹲大牢,开除党籍,我也得跟你们斗到底!”说完,他起身就要离开。陈毅连忙拉住他:“别急着走,咱们得跟他们斗!”叶剑英也发话了:“老干部都被打倒了,革命还怎么继续?现在全国都在逼供信,乱成一团了!”聂荣臻补充道:“不能因为打倒老干部就连累孩子,牵扯家属。这样残酷迫害,落井下石,简直就是居心叵测。”

在会议上,周恩来主持并直接询问康生,关于《红旗》杂志第十三期的社论,里头那句“要狠狠打击资产阶级反动路线”的口号,咋就没先拿来给我们审核,也不让我们瞧一眼,就这么发出去了呢?

会议结束后,谭震林提笔又写了一封信,信里直截了当地说了,对江青那帮人干的坏事,他实在是“没法再忍”,已经下定决心,哪怕要付出牺牲的代价,也要跟他们斗到底,拼到底。

谭震林、陈毅、叶剑英、李富春、李先念、徐向前、聂荣臻这些中央的大领导们,在党的会议上提出不一样的看法,这其实很正常,也符合咱们党的规矩。但林彪、江青那帮人,非得把黑的说成白的,硬给人扣帽子。张春桥、姚文元、王力他们几个,在2月16号晚上,偷摸着把中央碰头会的记录给整理了一遍,然后跟江青一合计,江青就让他们去找毛主席告“三老四帅”的状。林彪也不省油,把谭震林的信直接给了毛泽东,这简直就是往火堆里扔柴火。结果,毛主席被他们误导了,误以为这是反对八届十一中全会的一次大会,于是决定要好好批评“三老四帅”。

2月18号晚上,毛泽东把中央政治局的人召集起来开会。这次,他没了往常那种爱说爱笑的样子,脸上带着怒气,说话也很重,直接批评起“三老四帅”:“你们在怀仁堂会议上合伙儿来了个突然袭击,跟中央文革对着干,到底是想干啥?这不就是想搞政变,想让刘少奇再掌权嘛。十一中全会上,你们一个个都举手同意了,这才几天啊,咋就开始反对十一中全会的决定了?咋就这么两面三刀,说话不算数呢?当初商量‘文化大革命'的时候,你们也都点了头,我没见谁反对过,现在‘文化大革命'真开始了,你们又跳出来反对,这是为啥?”

“三老四帅”费尽口舌,努力向毛泽东说明情况。但毛泽东正在气头上,根本听不进他们的解释,直接打断了他们的话,怒气冲冲地表示:中央文革小组在执行十一中全会精神时,就算有错,也只是百分之一、二、三的小错,百分之九十七都是做得对的。谁要是敢反对中央文革,我第一个不答应!他愤怒地盯着“三老四帅”,直言不讳地说:你们别想反对“文化大革命”,那是不可能的!要是“文化大革命”真搞不下去了,我和他(指林彪)就离开北京,回井冈山打游击去!

几位老将军和几位副总理惊讶地看着一脸怒容的毛主席,他们和毛主席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几十年,一直心交心,此刻真不敢相信这话是从毛主席嘴里说出来的。在他们看来,毛主席好像变了个人,变得那么生疏,让人没法开口,也让人琢磨不透。

会议进行中,周恩来看上去心事重重,他清楚毛主席这次大怒,八成是受了江青那帮人诬告的影响。但“三老四帅”心里没鬼,面对毛主席的火气,他们不但没退缩,反而直接顶了回去,这样一来二去,事情反而闹得更僵了。周恩来心里跟明镜似的,知道毛主席这回是亲自下场了,明显站在林彪、江青那边。要是不看清这形势,还一个劲儿往前冲,那就是跟毛主席硬碰硬,正好合了林彪、江青他们的意,这可万万不行。保存力量,让“三老四帅”安全过关的最好办法,就是先顺着毛主席来,先过关再说。于是,周恩来机智地出来缓和气氛,真心诚意地对毛主席说:“怀仁堂会议上,那几位老同志对‘文化大革命'不太明白,有点激动。这主要是我的问题,会后他们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,来找我认了错,还说讲了些不该对主席说的话,想找个机会,亲自跟主席道歉。”

毛泽东对周恩来表现得很宽容,但对那些“三老四帅”却一点没松口。他还是很生气地说:“他们就是不肯认错。恩来同志,我觉得这事儿得好好开个会讨论讨论,一次不行咱就开两次,一个月不够咱就开俩月,政治局解决不了,咱就把全体党员都发动起来。”说完,毛泽东就站起来走了。

会议结束后,周恩来立马找“三老四帅”几个老同志商议,给了三条主意:“头一条,咱得沉得住气,吃好喝好睡好,别动不动就住院,得跟他们耗到底。第二条,自己的岗位得守牢,工作得抓起来,自个儿的地盘说啥也不能丢,丢了那就是认怂,当逃兵。第三条,该自查的就自查,得有点脑子,讲点斗争技巧,别一股子蛮劲。这可不是咱们怕了谁,想当年打江山那会儿,为了老百姓,咱们连命都不要,现在守着人民给的权,受点委屈、挨点批评,又算哪门子事儿!”

“三老四帅”被周恩来的一片真心所打动,接受了他的提议,主动提出要去找主席做检讨。在得到毛泽东的宽容后,周恩来抓紧时机,拿出五一联欢晚会的出席名单,希望“三老四帅”能出席。毛泽东二话不说,直接在名单上写了“同意”。周恩来见状,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

后来,老帅们碰到麻烦时,周恩来总理常常站出来为他们撑腰。北京卫戍区那时的司令员傅崇碧回想起这事儿说:

周总理有回趁着夜深,悄悄领我们去探望了几位老元帅的住处,亲自查看那边的安保情况,边走边给我们讲解注意事项。那时候,林彪、江青那帮人正闹腾着所谓的“二月逆流”,还想揪出“军中的一小撮”。结果被他们一煽动,有些群众组织就跟着起哄,差点就要闯到老元帅们住的地方去了。我们赶紧把这事儿跟周总理说了,总理立马召集我们商量对策,让我们给老元帅们找个安全地儿安顿好,还得加强警卫。他还跟我们一起琢磨,要是这些老同志的安全真出了啥岔子,咱们得咋应对。等我们把安排都跟总理汇报了,他还反复提醒我们,保护老元帅们的事儿可一点马虎不得,得十二分小心才行。

1972年,就是林彪逃跑摔死那“九一三”事件之后没多久,毛泽东悄悄给“二月逆流”翻了案,这事儿没几个人知道。1月6号一早,毛泽东就跟来谈工作的周总理和叶剑英说了:“‘二月逆流'这事,时间一长,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,以后别再提了。你们跟陈毅同志说一声。”到了下午4点20分,叶剑英急匆匆跑到陈毅病床前,手都抖了,拿出张纸,上面写的就是毛泽东给“二月逆流”平反的话:“以后别提‘二月逆流'了。‘二月逆流'是咋回事?就是他们跟林彪、陈伯达,还有那个王、关、戚对着干。王、关、戚加上陈伯达,想打倒所有人,连总理、老帅都不放过。老帅们心里有气,发点牢骚嘛。他们在党的会议上,就在怀仁堂大闹了一场!是有不对的地方,但他们吵吵几句也正常。找我说说就好了。那时候,我们也不明白真相。王、关、戚还没露馅儿呢。有的事儿,得过好多年才能看清。”

1979年刚开始的时候,中央有了个新决定,要给“二月逆流”这事儿彻底翻案。

说明:以下内容基于有声书《砥柱中流周恩来》在蕃茄畅听平台上的内容及相关资料整理而成。咱们这次讲的是根据蕃茄畅听上的有声书《砥柱中流周恩来》还有相关资料来的故事。

在2023年12月12日那天早上,